随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不满足于只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如何在国际市场谋求更大发展空间,是诸多企业面临的重大抉择。近年来,出口在许多企业销售中所占比重都已得到大幅提升,然而,仅依靠销售网络维系的海外市场并不稳定,抗风险能力不强。
因此,如何更好地与目标市场取得直接沟通,是企业所必须深入考虑的事情。尤其对于行业龙头企业来讲,向全球化企业转型已经提上日程,这不仅包含产品销售和配套件采购的全球化,还包括服务、资本和生产的全球化。如何更深入地融入全球工程机械市场,是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十二五所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出口业务值得期待
在国内市场不够给力的当下,众多企业将目光放到了海外。2011年上半年,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共出口198个国家及地区,出口金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22个国家和地区中,出口额共计43.67亿美元,占工程机械出口总额的84.13%。
出口金额2亿美元以上的国家有6个,其中美国6.01亿美元,同比增长64.65%;印度3.67亿美元,同比增长48.59%;俄罗斯联邦3.62亿美元,同比增长165.18%;日本3.58亿美元,同比增长47.24%;巴西3.29亿美元,同比增长62.93%;韩国2.32亿美元,同比增长43.88%。
此外还需关注的是,我国工程机械零部件的进出口业务增幅也非常快。2011年上半年,我国工程机械零部件出口23.6亿美元,同比增长48.67%,占工程机械出口总额的35.65%;零部件进口21.28亿美元,同比增长45.69%,占工程机械进口总额的40.99%;零部件进出口顺差2.32亿美元,占进出口顺差总额的16.24%。
企业方面,2011年徐工、中联重科、山推、鼎盛天工等主机企业纷纷创下出口大单,特别是徐工,更是一举拿下48.42亿元的大单,创下行业的历史纪录。这给主机企业加强出口信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必须引起大家足够重视的是,虽然政策环境看好,但是出口的整体情况并非一片向好,在出口的途中仍有重重阻力和难以克服的困难。特别是本土企业的产品结构仍需进一步梳理、核心竞争力仍然匮乏,这使得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上还不具备与国际巨头企业进行平等抗衡的能力。
龙头企业海外布局
进军波兰,是柳工实现其第二本土市场战略的又一重要举措。柳工董事长王晓华如是说。并购波兰HSW公司,柳工获取的不仅有市场、技术、生产设施,还有渠道。
曾几何时,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火爆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参与其中,这些企业的扩张方式无一例外伴随着生产及销售的本地化。细数这些企业,其中,世界工程机械巨头们无一例外都在中国设有合资或独资的制造厂。
这些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史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只有实现生产本地化,才能更好地占领市场。曾经有一位芬兰用户向笔者表示,之所以中国工程机械品牌在欧洲市场难以打开局面,产品质量只是一方面,服务的及时性则是更关键问题。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