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与机遇并存,数字化、碳中和赋能园区及企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中国现有各类园区超万家,贡献了超过50%的全国工业经济产值。然而,园区飞速发展的背后亦有另外一组数字,工业园区的耗能约占全社会总耗能的69%,碳排放约占全国总排放的31%,因此,园区已然成为当下控碳减碳的重要靶点。2021年,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建设绿色低碳园区,并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2022年,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的通知》,对园区切实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和实施路径提出了更高要求。政策频出,落地加速,从兼顾双碳和经济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到加快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不难发现,园区的发展始终牢牢围绕着“数字化”与“碳中和”两大主题。
数字化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不仅能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实现园区“可视、可管、可用”,还能深度结合园区企业经营管理环节、生产制造过程,推动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低碳精益化管理。同时,借助数字化能源管理平台,可高效实现对传统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接入、管理与综合利用,助力提升园区能源清洁低碳化水平;
碳中和则是园区发展方向和远景目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园区及园区内企业需从实际出发,摸清家底,加强顶层设计,以减排降碳为导向,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园区全产业链管理流程再造,实现节能、节地、节水、减材、减污、降碳协同。
三端协同,多管齐下,园区减碳有路可行
当下,园区企业数量多、规模不一,且企业降碳的主动性不高,导致园区双碳之路困难重重。站在园区的整体视角上,既需要构建对园区碳排放的管理能力,还需要多元、高效、优质且低成本的能碳服务。这就需要将成熟的能源和碳资产管理服务与落地解决方案相结合,共同打造基于园区、服务和企业三端的园区数字化碳中和服务平台,向上帮助园区管理,向下为企业提供节能降碳等双碳综合服务,形成上下联动、管服一体的良性协作闭环:
园区监管端:帮助园区精准掌握园区能耗与碳排情况,实现园区的能耗总量、能耗强度、碳排总量、碳排强度的在线监管,以数据为基础,为园区管理者提供全景数据和配套服务;
服务生态端:提供能碳服务商家入驻服务和能碳招采服务,引入外部或内部扩展运营能力,汇聚优质的能+碳综合服务能力,支撑平台持续性运营;
企业应用端: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能源、双碳的服务和解决方案,让服务更“贴心”。
落实到操作层面,园区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综合能源服务,沿着直接减碳、应用绿电和节能增效以及资产管理等四大路径,推动园区碳中和:
直接减碳:利用数字化技术,园区可以构建统一的综合能源服务平台,通过协同调配企业的生产流程,实现整体能源和资源利用的优化,提升清洁能源的应用比例,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实现用能成本和整个园区的碳排放降低;
应用绿电: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离散型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园区,间接排放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绿电替代将是其减排的重要选择。园区可以作为综合能源提供方,统一规划,帮助园区内企业实现投资成本与收益的平衡、能量的合理分配,提高园区清洁能源的自给比例。如微网能源顾问不仅可以实现园区节能降碳,还可以实现园区的运营成本降低。不仅可以通过利用峰谷电价差实现用电成本下降,还可以对分布式新能源和储能进行优化整合,改善能源结构并优化成本;
节能增效:结合园区场景来看,可从硬件优化升级、资源循环与能量梯次利用以及数字化精益改善三大方面实现节能增效。针对园区的用电系统,可根据其建筑特点及点位分布特点提供灵活的、定制化的智能诊断,实现对能源使用的优化;在工业生产中,从整体生产工艺的方向进行优化,通过提升工艺效率来实现碳减排;在宝钢股份1580热轧智能车间改造项目中,全套自动化产品、物流算法优化、互联互通系统与专家工程服务构建了中国钢厂热轧车间中无人行车车间,将平均日产量提升了15%至30%,工序能耗下降5%,质量成本下降20%,劳动效率提升20%;
资产管理:通过引入数字化管理工具,管理新能源发电、储能、配电、生产等各种新增设备,实现从设备的购置入库到设备的运营维护不同阶段的全方位数字化管理。如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项目中,施耐德电气通过数字化交付、厂务管理系统以及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对建设期和运维期的持续赋能,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并优化和降低成本,达成双碳目标。
一场园区的绿色之约已经开启,施耐德电气将携手众多合作伙伴,将绿色发展理念、低碳科技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为园区及园区内企业“量体裁衣”,制定属于园区自身的碳中和时间表、碳落地路线图,全力推动园区向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更多洞察,欢迎点击此处下载《数字化与碳中和(园区篇)》报告。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