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介绍了该地区建筑节能的现状,分析了导致热环境恶劣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与对策。
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技术与对策夏热冬暖地区位于我国南部,包括广东大部、广西大部、福建南部、海南以及香港、澳□与台湾。该地区人口约L5亿,生活水平较高翌济发展快速,国民生产总值(GDP>约占全国的15%(广东约占其中的65%),是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新重心。
1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现状1.1气候特殊该地区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湿热型气候),其特征表现为夏季漫长,几乎没有冬季,气温高且湿度大,气温的年较差和曰较差都较小。1月份平均气温在10C左右,7月份平均气温为25~29C;全年*低气温在20C以上的天数达到200天以上,太阳辐射强烈,曰照时间长。
1.2能耗惊人,热环境较差目前,该地区夏季降温能耗主要是空调用电。
据统计深圳市每百户居民家庭空调器的拥有量1990年L2台,1991年2 5台,到1994年底己达40台,现在很多新建楼宇己是户户有空调,不少户甚至34台。使用空调带来的能耗相当惊人,空调能耗己占全市用电量的1/3,而且峰谷耗电差达到2:1,这造成住宅区供配电系统容量和投资显著增大。若在住宅小区建设中不重视这一点夏季高温天气各户空调的运行将对供配电系统的正常工作造成严重冲击这方面的教训不少。广州某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年年增容改线,但未赶上空调器的增长速度,年年高温天气不能正常供电。严重时,小时跳闸断电数次,入户电压不足180V,别说空调器,就连曰光灯也不能启动。大量电能损耗在线路上,危及电路安全,火险频繁,住户十分不满。
该地区阳光强烈,但开发商只考虑景观效果,住宅开窗面积越来越大,窗扇的可开启面相对较小,结果通风效果较差,而且未能充分考虑遮阳设计,造成进入室内的太阳能量越来越多不仅提高了室内温度,还带来了严重的阳光辐射。
1.3旧房节能改造量大难度大由于旧房总是占现有建筑的绝大多数,只有旧房进行了节能改造,建筑节能才能收到明显效果。发达国家政府对旧房节能改造工作非常重视,并且己经取得了较大成效。
北京、哈尔滨在旧房节能改造方面进行了一些试点工作颇有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
而在夏热冬暖地区这项工作尚未启动,任务十分艰巨。
2造成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现状的原因造成夏热冬暖地区夏季热环境恶劣及能耗巨大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2.1经济因素过去,人们对居住条件没有过高的奢求,而且受建筑科技的制约,住宅节能效果较差。这些建筑的节能改造己成为今天节能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这又必须以经济为后盾。
链接建筑节能2.2建筑节能政策法规尚不到位在该地区,有些地方政府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够;缺乏配套完善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缺乏相应的经济鼓励政策;管理机构不够健全,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工作分离,管理体制不顺畅。这些因素都制约着该地区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
2.3使用传统建筑材料以前建筑不注重材料的选择。墙体中大量采用的实心黏土砖不仅生产能耗高、自重大,而且热工性能差;采用的传统钼合金窗窗气密性、水密性均较差,而且大多选用单层平板玻璃,其保温隔热性能相当差。
2.4设计上缺乏节能意识建筑规划设计中缺乏节能意识。
在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如用地条件、商业利益等因素的影响,设计者往往忽略了建筑节能的设计,尤其是忽略了建筑朝向,部分建筑呈东西向,室内热环境差。
建筑构造未能结合节能需要进行设计。
在建筑构造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人员节能意识淡薄,注重商业利润,而对如何加强住宅建筑的通风性能、如何改善室内热环境、如何防西晒、如何利用太阳能甚至如何选材等考虑不够。
对热环境质量研究不够。
热环境质量包括室外热环境与室内热环境两部分。目前在夏热冬暖地区,热环境质量研究工作开展得较少,大多数设计单位在设计时只关心建筑功能,在考虑室外环境时单从建筑绿化或景观布置方面考虑,不能保证获得良好的室内外热环境。
3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的技术措施与对策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目前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只有有效采用系列配套的建筑节能技术与政策措施,才能早曰实现节能50%%的目标。
3.1技术措施3.1.1严格实行建筑的节能设计要把建筑节能作为建筑设计是否达标的重点考孩内容,必须严格执行2003年10月1曰起实施的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保证室内热环境及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做好建筑节能设计,确保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达到标准要求。
借鉴北方地区经验,对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缺乏合理用能专题论证的,不予审批;项目建成后,对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项目,不予验收。
重视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大力发展庭院绿化,为住户创造必要的曰照与通风条件,为建筑节能创造良好的室外环境。
住宅建筑应加强遮阳设计,因地制宜地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等自然及再生能源,重视回收废热、余热。
3.1.2积极采用节能建材,重视节能建筑设备的开发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积极采用新型墙体材料。
改革传统外墙和屋面,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发展节能型墙体和屋面,重点发展保温墙体和屋面,积极开发利用泡沫聚苯乙烯、岩棉、玻璃棉、膨胀珍珠岩和聚氨酯等高效保温材料。
改进建筑□窗的保温气密性能,改革并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型门窗和□窗密封条重点发展塑钢窗。
控制窗墙比,对玻璃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积极采用中空玻璃、热反射镀膜玻璃、Low-E玻璃等。
3.1.3发展建筑节能科学技术体系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和成熟的节能技术,重点推广保温隔热□窗、□窗密封条、空心砖墙体、空心砌块墙体、加气混凝土墙体、高效保温复合墙体、热反射保温隔热窗帘、间歇机械通风、被动式太阳房技术等节能技术。
研究当代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太阳能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建筑的结合提供新一代更有效的建筑节能技术。特别是集建筑智能化环境、智能化系统及智能化管理的建筑智能化技术。
组织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及热环境改造的示范点,研究适应当地条件的新的节能材料、设备和技术,提供可推广的工程化成套节能技术。
3.2政策措施加强建筑节能的组织管理。从组织上落实和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是能否搞好建筑节能的关键。作为建筑节能主管部门应将建筑节能工作纳入曰常工作范畴。要建立以政府监督考核为主,健全节能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完善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采取鼓励政策。对达到标准的建筑物,应在经济上给予货款、贴息等倾斜政策。国家应对建筑节设计标准的强制性条文a6条为强制性条文。强制性条文主要内容如下:4.a4居住建筑的外窗面积不应过大,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北向不应大于0.45;东、西向不应大于a30;南向不应大于a50.当设计建筑的外窗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其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电量)。
4.a5居住建筑的天窗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4%,传热系数不应大于4.0W(n2.K),本身的遮阳系数不应大于a5.当设计建筑的天窗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其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
4.a6居住建筑屋顶和外墙的传热系数和热情性指标应符合表4.a6的规定。当设计建筑的屋顶和外墙不符合表4.a6的规定时,其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
4.a7居住建筑采用不同平均窗墙面积比时其外窗的传热系数和综合遮阳系数应符合表4.a7-1和表4.0.7-2的规定。当设计建筑的外窗不符合表4.a7-1和表4.a7-2的规定时,其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不应超过参照建筑的空调采暖年耗电指数(或耗电量)。
4.a10居住建筑外窗(包括阳台门)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外窗所在房间地面面积的8%或外窗面积4.0.11居住建筑1至9层外窗的气密性,在ICPa压差下,每小时每米缝隙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2.5n3且每小时每平方米面积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7.5叶10层及10层以上外窗的气密性,在ICPa压差下,每小时每米缝隙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1. 5n3,且每小时每平方米面积的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a2采用集中式空调(采暖)方式的居住建筑,应设置分室(户)温度控制及分户冷(热)量计量设施。
a6当选择水源热泵作为居住区或户用空调(热泵)机组的冷热源时水源热泵系统应用的水资源必须确保不被破坏并不被污染。(卞文)能科研开发推广项目增加财政拨款和信货,增加资金投入,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科技资金投入体系。
充实建筑节能研究开发队伍。充实建筑节能研究、开发、检测力量,造就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建筑节能科技人员队伍,增强设计人员的节能意识。各省市可根据需要建立建筑节能研究开发基地。
建设示范建筑、示范小区、示范村。可有重点地建设一批提高居住质量、改善居室热环境的节能建筑试验小区。根据广大乡村地区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建立一批各有特点的节能示范村。通过示范项目研究适应当地条件的新的节能材料、设备和技术,总结经验。
提高全民节能意识,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开展广泛持久的群众性建筑节能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建筑节能意识。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研讨班,普及建筑节能科学知识。开展建筑节能方面的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结合我国国情,引进国外先进适宜的技术和产品。
夏热冬暖地区的建筑节能工作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有部分地区己经开始重视起来了如深圳地区自2003年10月1曰起开始试行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将从根本上解决诸如遮阳、通风、屋顶层保温隔热的问题,使让深圳地区今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住宅建造得更科学,居住起来更舒适。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