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定额管理的手段,引导施工企业对机械进行合理选型机械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造成了我国公路工程机械品种单一和性能落后的局面。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已有公路工程机械无论在品种上,还是数量上,都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工程建设的需要,致使大量的非工程机械(如农用机械等)和一些乡镇、个体企业临时开发的杂牌机械进入公路建设市场。为了保证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我国也陆续从发达国家进口了一些性能先进的专用机械。但是我们也发现,随着公路建设市场竞争的加剧,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在进口机械的选型中,出现了盲目攀比、贪大求全、违背科学规律的现象,使得所进口机械许多功能用不上,所谓的先进性能得不到发挥,造成了资金和能源的浪费。
由于上述原因,在公路建设市场中就出现了施工机械品种杂、难以配套、经济效益低等一些问题。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除了靠行业自身的市场调节外,在定额的编制过程中也要对机械的品种和型号进行规范,引导施工企业对机械进行合理地配套选型,保证机械化施工的优势得以发挥,以求实现*佳的经济效益。
机械产量定额的测定工作有待加强通常情况下,机械产量定额的测定工作,都是在一个施工现场,就一项工作内容,随着劳动定额作为一个整体项目同时测定的。在测定的过程中,测定人员往往对人工部分记录得较详细,而对机械部分相对来说粗糙得多,有时甚至不作记录,而是简单地用整个作业时间除以完成工作量的办法求出定额,对于机械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利用率反映不出来。
应该看到,对于养护工程来讲,有些施工现场配备机械种类及型号的随意性太大,而有的测定人员对于机械种类配备得是否合理,机械性能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往往不太在意。就是说,对于机械产量定额的测定,往往是在被动意识下进行的,对于机械配备的合理性分析不够。当上升预算定额时,也往往都是将施工现场的组织情况完全照搬过来,对所用的机械种类及型号不加任何替换。由于平时积累的资料较少,也难以进行科学地替换,这就容易造成定额基价的不合理。
结束语机械定额管理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涉及到的因素很多,既有政策性的因素,又有技术上的因素,还要受到市场行情、人员素质、使用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就要求从事机械定额管理工作的人员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加强责任心,能够从多方面分析问题,提高定额的编制质量,为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提供更科学、更实际的计价依据。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